春节返乡探亲迎来高峰
近日,多位群众报警称,自己预订机票后,接到了航空公司“客服”电话,对方声称“因飞机故障航班取消,需旅客退改签机票”,但按照对方提示进行几步操作后,不仅没收到理赔,账户中的钱也不翼而飞。
“客服”为何能准确报出旅客的身份信息和航班信息?机票“退改签”诈骗的套路是怎样的?群众如何辨别此类骗局?对此,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办案民警。
警惕
此类骗局通常分“三步”
1月11日,三亚市民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来电,对方声称是某航空公司理赔中心客服,表示李先生购买的航班已取消,需要改签或退票,同时可以申请300元理赔金。
“我前几天刚买过机票,加之出行心切,没仔细思考就相信了。”李先生说,他按照对方提示,在手机上下载某视频会议APP,和“客服”进入聊天会议室操作,随后便发现银行卡内的2.6万元被转走,数字人民币钱包也被盗刷。
无独有偶,海口市民陈先生也遭遇了此类诈骗,诈骗手段如出一辙——近日,陈先生接到自称某旅游APP客服人员的电话,告知其预订的航班因飞机故障无法按时起飞,可以进行理赔。在对方引导下,陈先生下载了某视频会议APP,并开启“屏幕共享”进行退费操作,不仅将银行卡账户信息及验证码告知对方,还进行了面部识别等操作,结果被骗1万余元。
“李先生和陈先生遭遇的,都是典型的机票‘退改签’诈骗。”三亚市公安局崖州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李仲嘉告诉记者,此类骗局通常分为三步:
第一步,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和乘机信息。在受害人登机前,冒充航空公司、订票网站、旅行社等工作人员,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联系受害人;第二步,初步骗取受害人信任后,诈骗分子以“航班延误”“机票改签”等理由主动提出“退费”或“理赔”。随后,以“验证”账户信息、购票记录等幌子,诱导受害人下载软件、接受“屏幕共享”,进而一步步带入预设的陷阱;第三步,诈骗分子以“转账验证账户安全”“刷流水确保理赔通道畅通”等为由,套取交易验证码、诱导转账,通过“屏幕共享”获取交易信息,最终转走资金。
提醒
不与陌生人开启“屏幕共享”
机票“退改签”骗局有一个关键步骤:诱骗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。
“屏幕共享”是大部分网络会议软件中都具备的一项功能,便于实时演示或教学。但“屏幕共享”功能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成了不法分子的新型“诈骗工具”。
办案民警介绍,使用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就是在与会议对象共同查看自己的手机,受害者手机上的任何操作,骗子都能同步看得清清楚楚,不仅包括输入密码、解锁的过程,还有弹框显示的短信、微信、其他APP推送的内容。
记者了解到,在上述两起案件中,诈骗人员正是通过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轻松获得了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及短信验证码,从而转走了受害人卡内资金。
对此,警方提示:广大市民群众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不点击不明链接下载软件,不与陌生人开启“屏幕共享”,不在“屏幕共享”的情况下打开支付软件、银行账户等操作界面或进行涉及输入密码、转账汇款等相关操作。此外,切回主屏幕或切换其他软件并不能关闭“屏幕共享”,必须点击“挂断”或“结束共享”后才能退出。
追问
谁泄露了旅客信息?
在社交平台上,不少网友发帖称遭遇了机票“退改签”骗局。而他们之所以放松警惕,是因为“客服”能精准报出自己的姓名和证件信息。
市民葛先生曾接到所谓“客服”打来的“退改签”电话,当他拨通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对时,对方却表示,公司对旅客信息有严格的保护要求和系统保护措施,不会主动泄露任何旅客信息,不知道旅客信息是如何被不法分子获取的。
法律界人士表示,不法分子能够准确说出乘客名字和航班信息,可能是信息泄露的结果,旅客可以起诉航空公司、售票平台承担侵权责任。但从民事诉讼角度,很难界定出某一个具体的信息泄露相对方。
当前,机票预订涉及方众多,售票的在线旅游平台、航空公司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都可能造成旅客信息泄露。此外,有些订票平台提供保险、落地租车打车、酒店预订等服务,也存在信息泄露风险。
近年来,公安机关开展“净网”专项行动,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,锚定行业内部泄露源头,重拳打击行业“内鬼”,给相关人员敲了一记警钟。
“掌握诈骗套路,提高警惕,是当下化解风险的最有效措施。”李仲嘉提醒,机票务必通过官方网站订购,如果被告知需“退改签”,一定要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、网站等多方渠道核实。如果对方开口就称可以进行赔付,并要求下载APP,基本可以判断为骗局,一定要果断拒绝。